当前位置:本站首页新闻频道本站新闻网络新闻

8大“热词”折射中国农村改革30年之变

[ 推荐:★★★☆☆┋作者:未知┋来源:网络┋发布:水月一笑天┋发布:2008年12月15日┋阅读:19933次 ]


 

农民工

“农民工”,一个最受牵挂群体的集体称谓。

社会流动性增强,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,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堪称最形象的阐释。8000万,1.5亿,2亿,跳跃的数字既反映了农村人口的剧烈流动,也反映了农民工正在成为一个新的人口群体。从农村到城市,从田间到工厂,从固定居住到高流动性,中国农民群体经历着巨大的裂变,其中有欢欣,也有痛苦。

农民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,已经到了第二代。究竟是当农民,还是当市民,究竟是住农村还是住城市,究竟是留下来还是继续流动,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农民工自己能够做的选择。就业技能的低水平和二元身份的限制,使得这个群体中的很多人仍然处在无奈的徘徊中。

从河南老家到南京打工达13年之久的农民工陈冠群说,心里打开了一扇向往城市生活的天窗,但这扇窗却随时会关上。农民工的出现使中国社会群体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,也推动了社会建设进程,比如户籍制度改革就提上了日程。

为城市化作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群体,冷暖安危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。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《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》,从工资支付保障、社会保障、住房保障等7个方面保护农民工的权益,引起了高度关注。

同时,随着青壮年的大量外出,中国农村劳动力出现“6038部队”(老人和妇女)的尴尬。在此情况下,“未来中国谁种地”的担心,也许应当换成“怎么吸引人们去种地”的深思。

上一页  [1] [2] [3] [4] [5] [6] [7] [8] [9]  下一页

复制此文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】【字体:

 上一篇:考证:“十恶不赦”究竟是指哪“十恶”ZT
 下一篇:老人取8元多1元步行3小时送还 称这是做人问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