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本站首页文章频道文艺精品史海纵横

端砚的起源及发展

[ 推荐:★★★☆☆┋作者:未知┋来源:未知┋发布:水月一笑天┋发布:2011年4月25日┋阅读:13846次 ]


    清末以后的端砚
    清末至民国期间,由于种种原因,端砚名坑大都荒废停采,砚石奇缺。加上外患内乱,战火连年,制砚艺人不少沦落他乡,或转业务农,使端砚制作业一落千丈。在1940年(特别是肇庆遭日机轰炸和沦陷期间),肇庆——端砚的故乡只剩下几间刻制手工艺(和收购)端砚兼营刀石、碑石的小店。其中有陈玉庙、宝山斋、厚玉斋、蔡宝华等(还有一些收藏不少佳石,在家刻制端砚)。至50年代后期人民政府开始有计划组织端砚艺人归队,逐渐恢复端砚生产。在政府支持下,1962年重新开采麻子坑,1972年冬,端溪砚石中最为名贵,质量最好,最有代表性的老坑(水岩)重新开坑采石,继续在大西洞、水归洞工作面进行采凿,不少佳石面世。继老坑之后于1978年重新开采历史悠久、在宋治平年间开坑采石的坑仔岩砚石。至此,端砚名坑砚石基本全部复开,名坑砚石基本齐全。

    端砚历1300多年而不衰,不仅文人雅士喜欢著文论述,赋诗赞美,上至帝王将相,下至平民百姓都乐而为之,而且在民间还广泛流传不少出神入化的传说,更给端砚抹上一层神秘的色彩,增加了端砚的神奇感,并把端砚作为“文房四宝”之首,奉作吉祥之物。在此介绍一个世贡砚有关的传说。故事发生在唐代某年,端州有位梁姓举人赴京会试,适值考试那天京城降大雪,一片白茫茫,冰天雪地,应试者被这突然而来的坏天气搞得束手无策,因为研磨出来的墨汁很快就结成冰,无法再写字,惟独这位来自端州的举人,用家传的端砚研磨的墨汁不结冰,但当他用完墨法再想掏点水研墨时,发现水壶中的水已经结成冰,梁举人非常失望,边揉着手,边对着端砚喃喃自语:“端砚呵,人家都说你是文房四宝之一,如今你宝在何处?”谁知话间刚落,砚堂中出现一片水蒸汽,梁举人好像绝路逢生,拼命向着砚堂“呵”气,端砚帮助他做完试卷,使他得天独厚地考取了进士。其后,端砚的“呵气成墨”以及“隆冬极寒,他砚常冰,而水岩独否”的佳话从此传开,端砚也名扬海内外,“贡砚”,“赐砚”也随之盛行

上一页  [1] [2] [3] [4] [5] [6] 

复制此文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】【字体:

 上一篇:五指养生:手指脚趾多揉揉
 下一篇:老子的三宝